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松彩印务印刷小新闻--拨开印刷业转型“迷雾”

来源:互联网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5-04-23 09:03:30

  当前,上海印刷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复杂的内外部因素作用下,印刷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些看上去纷繁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如何正确理解这些现象及隐藏其后的时代背景,对印刷企业在产业变革期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矛盾1:产业宏观态势:持续增长 稳步向上 VS 企业微观生态:日趋艰难 发展不易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印刷厂与整个国民经济一道进入了长达3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均实现了“蛙跳式”增长。但是近年来,尤其是自2005年以后,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印刷工业在产值总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的微观生态却呈现出另外一种形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感受到订单不足、工价下滑、成本上升、利润率走低的竞争压力。这就构成了近年来印刷工业发展的第一个矛盾。

  关于印刷工业总产值,我国有两个统计口径,一个来自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另一个来自新闻出版总署。无论哪一统计口径均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印刷工业在宏观上均保持了持续增长、稳步向上的发展态势。

  上海印刷厂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上海印刷厂总产值从2006年的38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760亿元,增长51.6%,年均增长率约为11%。在这一期间,不仅产业总量保持了快速向上的态势,印刷工业的主要细分市场,如书刊印刷、报纸印刷、包装印刷也都表现良好。

  受新媒体发展的冲击,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书报刊印刷市场将会逐渐萎缩,国外印刷市场的发展也基本上证实了这一观点,但从统计数据看,我国书报刊印刷虽然低于印刷工业整体增长速度,但还有较大的向上发展的空间。同样来自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书刊印刷产值从2006年的81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10亿元,增长24.7%,年均增长率约为6%;报纸印刷产值从2006年的52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00亿元,增长14.3%,年均增长率约为3.5%。相形于报纸印刷,我国书刊印刷的发展更为平稳,“十一五”各年份间均保持正增长,而报纸印刷受经济危机时期广告量下滑的影响在2009年度出现了负增长,不过这一态势在2010年得到了扭转。

  上海包装印刷被认为是印刷工业最具潜力的发展市场之一,这在统计数据中也得到了体现。“十一五”期间我国包装印刷产值从2006年的123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00亿元,增长53.8%,略高于印刷工业整体增长速度。

  以上是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按照另一统计口径,上海印刷厂的增长速度更为可观。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达77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33%。而同期,我国印刷企业数量仅增长约5%,这意味着同期我国印刷企业的年产值平均增长了约126%。

  在企业数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印刷工业市场总量快速向上,就常理而言企业的日子应该十分好过,但近年来从企业家微观感受反映出来的产业形态却是另外一种“景象”,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订单不足。深圳一位印刷企业家表示,最近在印刷企业集中的八卦岭地区,不少企业正陷入“订单荒”之中,开工率只有五成左右;江西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书刊印刷企业的开工率低至四成;受欧美市场低迷影响,部分为出口商品提供包装的福建企业订单下滑超过1/3。

  原材料涨价。从2010年底至2011年初,不少企业家抱怨,各种材料价格上涨较快,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其实从整体上看,印刷企业的主要原材料价格目前仍处于相对历史低位,尤其是纸张和版材。以纸张为例,2011年上半年的纸价虽然比2009年的低点有较大幅度上涨,但从近10年长期价格走势看还处于相对低点。印刷企业之所以对纸价短期上涨感受深刻说明了印刷业成本转移较弱。

  用工困境。这对上海印刷厂而言是一个很大挑战,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拐点的显现,包括印刷工业在内的各行各业普遍面临人工成本上升的问题,2011年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印刷企业的用工成本年增15%左右,对企业造成很大压力。尽管如此,很多印刷企业仍面临一线员工短缺、流动性过大的问题。

  利润率下滑。运营成本上升及市场竞争导致的工价下滑,令印刷企业的利润率进入快速“下行期”,尤其是在产业总量持续向上的情况下,“增产不增收”成为许多企业的共同特点。以在港上市的新洲印刷、鸿兴印刷、星光集团为例,2010~2011财年,三家企业的营业额分别为5.7亿港元、27.65亿港元、15.45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9.8%、15%、31%;利润分别为纯利1631.6万港元、1.56亿港元、2500万港元,同比分别下跌32.7%、6.1%、39%。这三家企业均有相当比例的业务来自海外市场,基本上可说明外向型印刷企业的情况。反观本土企业,情况虽然稍好,但利润率同样呈下滑趋势。以上海为例,2011年前5月上海273家重点印刷企业销售总产值166.14亿元,同比增长14.25%;利润总额12.49亿元,同比下降1.26%。部分内地上市印刷企业,如东港股份、紫江企业、合兴包装2010年利润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

  矛盾2:企业微观生态艰难 VS 投资热情极度高涨

  印刷企业微观生态艰难,利润率下滑,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在此形势下,企业最优的战略选择无疑是压缩战线、收紧投资,准备过冬,但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实际上看到的却是印刷企业投资热情的不断高涨。这就构成了近年来印刷工业发展的第二个矛盾。

  由于上海印刷厂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客观差距,我国的高端印刷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上海印刷厂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印刷设备进口额高达87.23亿美元,年均17.45亿美元,2010年则达到了创纪录的22.95亿美元。同期,我国累计进口单张纸胶印机5143台,年均约1029台,2010年高达1308台。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成为海德堡全球最大单一市场,2010~2011年度为其贡献了约4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在其全球销售额中的占比达到了16%。

(编辑:松彩印务)
本文标签: